甘肃诚域律师事务所 甘肃诚域律师事务所

 
诚域文苑 诚载万物,域纳天下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诚域文苑 > 律师论建
发包人如何防止承包人挂靠施工
发布时间:2025-08-04|阅读量:
来源: 作者:徐大江律师 发包人如何防止承包人挂靠施工
详情页分享图标
0

在建设工程领域,挂靠施工是一种常见的违法违规行为,挂靠行为不仅扰乱建筑市场秩序,还可能因施工质量、安全管理等问题导致工程事故,给发包人带来巨大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因此发包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承包人挂靠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分析挂靠施工的危害,并结合实务经验,提出发包人防范挂靠施工的具体措施,以降低法律风险,保障工程顺利实施。

一、挂靠施工的法律界定及危害

挂靠施工是指无资质或资质等级不足的施工企业或个人,通过借用其他有资质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并向被挂靠企业支付一定比例管理费的行为。我国《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均明确禁止工程挂靠施工行为,并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例如,《建筑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建筑施工企业转让、出借资质证书或者以其他方式允许他人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挂靠施工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挂靠施工可能导致工程质量问题。建设工程之所以采取资质准入,是因为工程建设一般技术复杂,需要专业技术和专业经验。但借用资质的实际施工方往往不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和管理经验,影响工程质量和耐久性,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其次,挂靠行为增加了发包人的法律风险。一旦发生工程质量事故或合同纠纷,发包人可能面临索赔、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此外,挂靠施工还可能导致工程款支付纠纷,实际施工人可能因未获得工程款而采取停工、上访等手段维权,影响工程进度和社会稳定。因此,发包人必须高度重视挂靠施工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范。

二、严格审查承包人资质及履约能力

防范挂靠施工的首要措施是严格审查承包人的资质及履约能力。发包人在招标或直接发包前,应对投标人或潜在承包人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安全生产许可证等文件进行详细核查,确保其具备与工程规模、技术要求相匹配的资质等级。同时,发包人还应关注承包人的历史业绩、财务状况、技术力量和管理团队,以评估其实际履约能力。具体而言,发包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核实资质证书的真实性:通过住建部门官方网站或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承包人资质证书的真伪,防止伪造或过期资质的使用。  

2. 考察承包人的工程业绩:要求承包人提供近三年完成的类似项目业绩资料,并实地考察其施工质量和管理水平。  

3. 评估财务状况:通过银行资信证明、审计报告等材料,分析承包人的资金实力,避免因资金链断裂导致工程烂尾。  

4. 审查主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要求承包人提供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等关键岗位人员的资格证书和社保缴纳记录,确保其与承包人存在真实的劳动关系,防止“人证分离”现象。  

对于发包人而言,还可在投标文件中要求投标单位提供派驻项目主要管理人员、技术负责人员、安全管理人员人员等的劳动合同,已满一定期限的工资发放凭证以及申报缴纳证明,并要求中标人非经允许不得更换主要管理人员。根据经验,挂靠施工的挂靠单位一般不会与实际施工方工作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不存在工资和社会保险关系,发包人可就次作为甄别是否挂靠的依据。通过上述措施,发包人可以初步筛选出具备真实履约能力的承包人,降低挂靠施工的可能性。

三、加强合同管理,明确禁止挂靠条款

合同是约束承包人行为的重要法律文件,发包人应在合同中明确禁止挂靠施工,并设定相应的违约责任。具体而言,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以下内容:

1. 明确禁止挂靠的条款:在合同正文中明确规定承包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允许其他单位或个人挂靠施工,否则发包人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承包人承担违约金、赔偿损失等责任。

2. 约定人员、设备、资金等实质性要求:要求承包人承诺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等关键人员必须常驻工地,主要施工设备必须由承包人自有或租赁,工程款必须支付至承包人公司账户,防止承包人通过挂靠方式转包或违法分包。  

3. 设定严格的违约责任:如发现承包人存在挂靠行为,发包人有权立即终止合同,并要求承包人按合同总价的一定比例支付违约金,同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此外,发包人还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定期检查机制,要求承包人提供施工日志、人员考勤记录、设备进场证明等材料,以核实其是否实际履行合同义务。通过严格的合同管理,发包人可以有效约束承包人行为,减少挂靠施工的风险。

四、强化施工过程监管,及时发现挂靠行为

即使发包人在前期采取了严格的资质审查和合同管理措施,仍可能存在承包人中标后违规挂靠的情况。因此,发包人必须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管,通过动态管理及时发现并制止挂靠行为。具体措施包括:

1. 建立现场检查制度:发包人或监理单位应定期或不定期派专人到施工现场检查,核实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等关键人员是否在岗,施工设备是否与投标文件一致,施工组织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 要求承包人提供人员社保和工资记录:通过核查承包人现场管理人员的社保缴纳记录、工资发放凭证等,确认其与承包人是否存在真实的劳动关系,防止“人证分离”现象。  

3. 监控工程款支付流向:发包人应确保工程款支付至承包人公司账户,并要求承包人提供资金使用证明,防止工程款被挪用或转移至挂靠方。  

4. 设立举报机制:鼓励施工人员或其他相关方举报挂靠行为,并对举报人予以保护,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挂靠问题。  

通过强化施工过程监管,发包人可以尽早发现挂靠行为,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因挂靠施工导致工程质量问题或法律纠纷。

五、依法追究挂靠行为的法律责任

一旦发现承包人存在挂靠行为,发包人应依法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避免损失扩大。具体措施包括:

1. 依据合同约定解除合同:如果合同中已明确禁止挂靠并约定了违约责任,发包人可以立即解除合同,并要求承包人赔偿损失。需要指出的是,挂靠施工情形下发承包人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并非全都无效,依据最高院及各省高院观点,在发包人对挂靠事实不知情的情形下,发包人属于善意,应确认发包人与承包人签订的合同有效,达到制约承包人、保护发包人之目的。故在此情形下,发包人解除合同具有依据。  

2. 向住建部门举报:挂靠施工属于违法行为,发包人可以向当地住建部门举报,要求其对承包人进行行政处罚,如罚款、暂停投标资格、降低资质等级甚至吊销资质证书。  

3. 追究实际施工人的连带责任:如果挂靠行为导致工程质量问题或安全事故,发包人可以依据《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要求被挂靠企业与实际施工人就工程质量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通过依法追究挂靠行为的法律责任,发包人不仅可以挽回损失,还能对其他潜在违规承包人形成震慑,减少挂靠现象的发生。

六、结语

挂靠施工是建设工程领域的顽疾,不仅扰乱市场秩序,还可能给发包人带来严重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因此,发包人必须从资质审查、合同管理、过程监管和法律追责等多个层面采取综合措施,防范承包人挂靠施工。首先,应严格审查承包人的资质和履约能力,确保其具备真实施工能力;其次,在合同中明确禁止挂靠并设定严格的违约责任;再次,加强施工过程监管,动态监控承包人的人员、设备和资金使用情况;最后,一旦发现挂靠行为,应依法追究责任,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只有通过系统化的管理手段,发包人才能有效降低挂靠施工风险,保障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促进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